地水南音及戲曲南音比較

  地水南音 戲曲南音
長度由約十分鐘至數十小時一般三數分鐘
形式說唱或純唱一般只唱不說
出現時期明 (木魚),清嘉慶、道光(南音)一九二零年代
職業藝人瞽師,一九八零年代絕跡粵劇伶人,現時仍有
曲式結構起式、正文及煞尾齊備因長度所限,故只有一部分
平仄要求上、下平句可不相間使用嚴謹
短句一般加在煞尾,偶然亦可加在其他地方必定加在煞尾第三、四句之間
唱木魚書沒有
文字文雅(詩詞)、通俗(口語)均有文雅為主
伴奏樂器較少較多,主要用粵曲樂隊的樂器,間中更會用鑼鼓
音調較低,適合長時間演唱較高,依粵曲正線(C=上)
板面各種均有使用多用短的,長的一般會填詞來唱
過序會使用無限序極少使用無限序,多使用單、雙序
拉腔會使用地水腔甚少使用地水腔
拉腔時重複字句重複尾字、句沒有
過門旋律多變固定(尤其正線)
咬字間中使用西關口音講究字正腔圓
襯字唱通俗曲時較多用少用
重複部分文字有時會重複一、二個字少用
特殊發音效果使用牙、鼻、唇、喉、胸腔共鳴少用
節奏格式間中可加、減拍子固定一句四或八拍
變調間中會將一些字變調唱出一般依文字本有聲調唱出
角色可用第一、二、三身,並可一人演出數個角色主要用第一身
唱腔較複雜、多變較直接、簡單
每句結束音可變固定
演出內容可按需要隨時加減固定

從以上的比較,可知戲曲南音較為嚴謹符合規則,地水南音則較為靈活多變,這可能和它篇幅較長,若變化太少,便容易令人感覺沉悶有關;戲曲南音則因篇幅較短,沒有這個要求,反而主要是在南音、梆黃、小曲等各種曲式之間轉變。

根據瞽師杜煥所說,本來地水南音是沒有這麼多的規則,有很大的自由度,反而是後來的人才定下這些規則,間接令南音的創作及演出受到局限。

當然亦是因為由這些靈活性所帶來的創意,才使地水南音產生莫大的吸引力!

回前頁